我是08年酒店管理师培训学员。当时学成毕业后,我就一直从事酒店管理工作。随着时间的发展,酒店员工从80后,渐渐扩招到90后。我发现在管理过程中,90后员工与70、80后员工不同,原先的管理方法已经不适用,因此导致了一段时间的员工流失。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于是特来向老师请教:针对90后员工,酒店该如何管理才更有成效呢?
您好,为解决您的问题,此次我们邀请了四川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酒店管理师培训高级讲师陈晓冬为您解答:
如何管理90后员工?沟通先于管理
独生子女,物质条件优越,自我……这些是人们常常给90后加上的标签。然而,在陈老师看来,90后不应该被如此单纯和负面的定义。剥掉这些社会加诸于他们身上的标签,他们其实是一群喜欢尝试、目标坚定、只服从自己折服的人、又有些率性的职场新人。
但是与80后,尤其是70后的明显不同,又使得90后新人给企业带来了不小挑战。未来几年,90后将成为职场中做基层工作的主力军。如何指挥好这支大军,将成为对企业发展的考验。下面是华艺传媒副总裁王禹衡对90后管理的一些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制造90后的气场
“90后多是独生子女,对归属感的要求更强,更加感性。”这是王禹衡对自己公司90后的判断,“如果领导专业性强又善于沟通,他们就比较容易认可公司、认可领导,就会全情投入做这份工作,同时,服从性和创造力都会非常好,反之,就会比较情绪化,容易离职。”
这对管理层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王禹衡称,确实有中层向她抱怨客户很重要,策划案要亲自写,哪里有时间去了解90后的员工在想什么。“这其实是陷入一种误区,公司高薪聘请管理者,是要他去教会和带领新人的。管理者必须得有这个耐心。”王禹衡认为,管理者必须尽量学会怎么带领团队,而不能仅仅强调业务上的专业能力。
二、有区别的弹性工作制
“我们这个行业需要有个性、有创意的员工。我们会选择适合我们的90后,而对于他们,我们的管理制度要弹性化。”王禹衡表示。
华艺的员工中,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为数不少。“对于做项目的人员,我们的政策就是:只要业绩好、工作表现好,日常管理上就可以很弹性化。”王禹衡介绍,如果某个员工特别习惯晚上工作,如果前一晚通宵加班,那么第二天就可以直接倒休,如果加班到凌晨2点,第二天可以上午10点或者11点再来上班。对于这些员工,考勤不实行“一刀切”。
虽然这个政策很受这类员工的欢迎,但是确有做行政等其他岗位的员工感觉心里不平衡。“如何平衡公司内其他岗位的情绪,”是个大问题。行政岗位需要按时上下班,工作时间比较固定,“这些情况在入职的时候就要和新人说清楚。此外,我们在休假的时候还给予他们一些便利,比如可以将年假、倒休、周末凑在一起休一个长假,”王禹衡表示,考虑到公司的业务性质,项目人员是不可能连休10天假期的,但是行政人员就可以享受这个优惠。
三、优厚待遇培养骨干
文化创意行业本身流动率比较大,王禹衡对此并不惊讶:“年轻人都想看看其他公司怎样,想多尝试,跳槽是正常的。”
“我赞成给员工较高的薪酬和福利。我们公司的员工除了底薪,我还安排一些工作表现较好的做讲师,这样他还可以得到讲课费用这个收入,这个费用是比较高的。此外,我们还争取合作单位给这位颁发证书,分享到网站上,打造一个推员工的平台,以此来尽量留人。”
现在,华艺里有不少实习生和初级岗位都是90后员工。为了能够在90后中培养出业务骨干,公司指定了一个“未来之星”计划,即每年选出10个公司业务核心骨干,着重培养他们的业务和管理能力。
“有意向的员工自己先报名,然后主管推荐,然后进行专业能力、公司文化认同和管理知识的答辩,我们判定他有培养的潜质后,将和他签署正式的法律文件,即一份长期的劳动合同,薪酬待遇一下子提高40%~60%,每年培训的费用有数额规定。”王禹衡称,员工对这个计划还是挺欢迎的。
三、公司需要有容忍度
“这些年轻的员工有时候比较任性,因此公司必须有一定的容忍度,用他们的想法去考虑问题。”在王禹衡加入华艺之前,她曾遇到一位年轻、工作出色的毕业生。
“当时他在公司做意大利菲亚特一款车的推广活动,客户对他很满意。但是工作半年后,他突然提出辞职,原因是想去西藏旅游。”在经过交流之后,王禹衡同意了他的离职,“后来我想,我25岁的时候确实没有这个勇气做这样一件事,但是他们敢。”
这是一家文化创意公司的管理经验,陈老师推荐您可以做参考。行业不同,但90后的个性,对90后员工的管理方式却有共通之处。